顾棠不知道下头还坐着个熟人,她先是过了一遍整个通路,讲了通路中各个因子的作用,接着就是对部分因子调节的结果。

        调节这部分主要集中在hotair这个靶点上,根据刺激水平的不同,结果包括但不仅限于:细胞倍增时间的增加,培养基酸碱度的变化,细胞内atp浓度的降低,肿瘤标志物的改变,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最后细胞凋亡等等。

        顾棠又翻了一页ppt,下头就是她要讲的主要内容了:思路跟结果判定。

        “首先我想强调基础实验的重要性跟知识的广度,有的时候看见一个结果,但是两个人的判断是不一样的,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什么?”

        “我个人的理解,就是背景知识的不一样,了解的越多,你判断的结果就越接近真相。”

        “其中我想着重说的是最后定位在细胞膜上,跟脂质结合,能在一定范围内调解细胞膜通透的蛋白ktc。这个蛋白从发现到定位,最后摸清它的靶点,花了整整10个月。”

        下头传来几声笑,在座的人不少都是头发已经花白的老教授,按照常理来说,10个月其实不能算上,在分子生物学的领域,就算花十年也是正常的。

        台上,顾棠耸了耸肩,道:“当然,如果你们按照我的文献推断,十个月真的是挺长了。”

        下面的笑声大了一点。

        顾棠道:“发现ktc之后,我的第一步思路是给它加上标记,看它在细胞内的定位,当然这已经是个很下游的蛋白了,做实验之前,我的预计就是细胞膜。”

        “这是荧光片子,可以清楚的看出来ktc是定位在细胞膜内侧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