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自此,我的脑海里响起尼采所说的「上帝已Si」。当踏出背离基督教义的第一步时,就算大声呐喊说奉上帝之名,上帝却已经悄然Si去。

        在洪秀全描绘的地上神国里,人人平等,个个安居乐业,同吃同穿,没有贫穷,没有压迫,所有人都是亲如手足的兄弟姊妹,是个人间天堂,十足完美的乌托邦。因为x1收信徒不理想,为了宣教洪秀全等人想了一招,某天,教众在教会布置起灵堂并且悬挂起招魂用的白幡,乡民们觉得很奇怪,教众回答说因为教主洪秀全Si了所以要为他发丧,结果等到要发丧的那天,灵堂居然被拆了,乡民这下更好奇了,拜上帝会教众说洪教主昨晚复活了,而且洪教主会选一个时间向所有人说说他Si後一直到还yAn的经历与过程,消息如野火辽原,等到那天降临教堂挤满了乡民,简直人生人海,洪秀全开始滔滔不绝说他去天堂的那一套,不少乡民听得入迷因此入了拜上帝会。

        见证奇蹟这种手法不新鲜,自有历史以来就不断发生过,不少信仰团T现在还在使用。

        洪秀全与冯云山分手时教众已有几百人,洪回到广东发展,冯云山则留在广西,冯选择去了紫荆山传教,由於口袋空空为了糊口的他辗转四处打工寻找机会,因缘际会被当地富户曾槐生慧眼识英雄聘为私塾的教书先生,冯瞧准了平在山那些烧炭工人颇有传教的潜力,於是以洪秀全奉天诛妖为口号进行传教,拜上帝会在冯的努力下慢慢发展起来,约有千人之多,此时的烧炭工人的小头目即日後的东王杨秀清就是其中之一。

        洪秀全与冯云山抨击儒家又捣毁寺庙,俨然在破坏地方上的现有秩序,这个秩序的维护者也是得利者的那些富户豪强与乡绅阶级,他们不容秩序被破坏利益被侵犯於是出手要g预拜上帝会的发展。

        这里我打个岔,我肯定儒家思想在稳固社会人心的功用,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後在漫长的发展中却逐渐僵化,在明清帝王最高峰时被列入科举考试当中就注定它陷入教条主义化的困境,事实上将孔夫子置於神案上膜拜并不利於儒家的演变发展,教条化既不容许孔夫子不神圣也不容许他是个平凡人,当我们回溯儒家思想的源头时会发现孔丘先生其实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而且顺应时势能屈能伸,在我心中是个平凡的伟人。

        我举一个例子,儒家强调君臣之义,在理学兴起後着眼於仅忠君而已,而且儒家的忠君无法套在孔丘先生的身上,因孔丘先生曾周游列国寻找明君好实现他的抱负,以儒家标准来看,孔丘已违背了君臣之义,再以Ai新觉罗弘历的标准来看,孔丘先生应该被列入贰臣传里,奇怪的是两千年来千千万万的儒生从不质疑孔先生的行为,这就是教条化的结果,不能质疑只能遵循与歌颂。

        回来讲讲太平,一八四八年地方势力将冯云山押到官府里并控告他聚众图谋,冯云山吃上官司被政府抓拿情况危急,冯云山却机变的利用官府怕洋人的心理以合法传教为名为自己据理力争,加上信众集资贿赂官署,最後换来了「无业游荡,递解回籍」的从轻发落,被押解回乡的路上冯居然还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两个押解的官差入了拜上帝会,冯云山的能力可见一斑。

        可说没有冯云山就没有拜上帝会的发展,也就没有日後席卷天下的太平天国,因满嘴理论的洪秀全缺乏行政执行能力。当冯云山忙得脚不着地时洪秀全在广东做什麽?其实洪老哥也没闲着,他忙着当作家,许多书就是在这个时候完成的,篇幅有限我就不奇文共享了。

        话说一八四七年春,洪秀全来到广州向来自美国的传教士罗孝全学习圣经,洪秀全曾要求罗孝全为他受洗好成为正式的基督徒,却因罗不认同洪秀全对基督教的见解而予以拒绝。洪秀全几个月後离开广州返回广西与冯云山会合。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文儿小说;http://www.wenerbook.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