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这话虽是玩笑,可若是荀启回答得不妥,只怕也会埋伏在张辽心底,成为时时可见的一根刺。

        荀启从不会对任何隐患抱有侥幸的心思,他叹了口气,煞有其事地“解释”:“只怕是来向我要债的。”

        见张辽惊讶地挑眉,荀启把自己假身份上的履历重新包装了一遍,将自己描绘成“因为战乱,有家不能回,一路跌跌撞撞地来到长安城,为了寻找亲人花掉了最后银钱,还四处赊账”的无助少年,并在后头加了一句“多亏吕将军收留给了份差事,不然只怕饿死街头”,以表明自己对吕布的感激与对并州集团的忠心。

        对这一番说辞,张辽虽未全信,却也觉得合情合理。

        再一想到荀启刚才的“如实相告”,想到荀启连“被董侍中收买”这样的事都能毫不遮掩地告诉他,实在没必要在这种小事上扯谎,他对荀启的说辞本能地多了几分信任。

        至此,因为荀启久未回归而对他心生怀疑与审视的张辽,算是彻底放下了疑虑,成功地陷入对方反向思维的陷阱中。

        等到荀启离开,张辽打开房间的壁衣,走进一墙之隔的暗室。

        “将军。”张辽行了一礼,向里头的紫冠骁将低声汇报,“此人应当可信。”

        那紫冠骁将轻轻地应了一声,背着烛光,看不见真容:

        “席小将虽有几分天真懵懂,倒也机警……”

        那将军顿了一顿,“却不知这董璜是什么心思,若他想与我结盟,直言便是,何必拐弯抹角,把心思打在席小将身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