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求着妈妈带我到书店买一本书,後来我看上了一本书—天上有颗孤独星:照亮世人独行时。

        回到家後,我兴致B0B0的翻开了书,书中有一首诗令我深受感动,那就是〈邶风?击鼓〉。

        听到诗名便知是一首与打仗有关的诗,然而既然是打仗的诗那麽为何会被人误用为告白的诗呢?原因就在於里头有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听起来确实浪漫,但是却是用在男人对男人身上,这就代表着两个(或一群)男人约定要「要活,一起活;要Si,也要一起Si。」多麽重情重义啊!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Si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翻成白话文是这样的:「击鼓的声音震响,兵将奋勇C练。有的修路筑城墙,偏偏我到南方从军。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不允许我归国,使我忧心忡忡。何处可歇何处停?跑了战马何处寻?一路追踪何处找?不料牠已入森林。生Si聚散,我曾经对你说,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只怕你我此分离,没有缘分再相会。只怕你我此分离,无法坚定守信约。」

        这是一个小兵的心声。一开始感到无助,心里想着:「为何是我去当兵?」对於突如其来的徵招颇为无奈。後来与同队的人结识,一起相约着「不能同生,亦要共Si」岂料敌军真的来了,但自己的战马却突然消失,他循着脚印来到了森林之中。当他要带着马返回战场时,曾经的友人已战Si沙场。此时,他悲恸的忆起曾经的诺言,但如今生Si分离,他已无法守信。

        这首诗出自诗经,完全反映了当时小兵的种种心情。从无助,到遇见有人的欣喜之情,至生Si相离的悲痛,怪自己为被诺言,那又如何?对方早已逝世…

        个人认为身在现代真的幸福多了,不必经历烽火,也不必受生Si相离的身心打击。如果我是那名兵,我会立刻在找到马时,趁机逃跑,不是怕Si,而是怕回来时,故人已不在。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文儿小说;http://www.wenerbook.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