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的例子,只是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制度,首先需要有一批,可以为你实现和落实这些制度的官吏。这也是科举制度,产生的主要原因。”关羽解释道。

        难怪科举可三省六部同步,原来还有这样的渊源……刘岱恍然,同时也感慨刘韬看得的确够远。不不,不是看得远,而且跳出固有的框架去看问题。

        他们从小接受启蒙,看的是儒家的经典,接受的也是儒家的理论。这意味着,王莽是什么情况,先帝是什么情况,很多都是站在一个别人安排好的角度去看的。

        刘岱仔细想想,自己其实很少跳出这个范围去思考过。因为不行,毕竟独尊儒术,这是汉武帝开始的,也就是组训。抛去儒家,去钻研别的学问,是否不孝,这个很难说。

        至少很容易被人攻佞,尤其是他们这些汉室宗亲。好不容易出仕,打算一展抱负,中兴大汉,结果却因为这样被革职,被士人排挤,最后郁郁而终,这自然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可之前这个社会的主旋律便是这样,身在这个旋涡之中,谁能逃得掉?

        也就是刘韬,起于微末,骤然提升至高位,没有经历过官场和社会的毒打,才能有现在的胆量吧?仔细想来,传闻他在袁府的诗会上,就公开表示自己是‘公羊儒’,这个胆气,刘岱觉得,或许早个十几年自己也可以做到,现在就……

        “陛下的见识,的确非本王所能比拟。”刘岱感慨,“本王回去,会和韩王好好商量一下,至少帮他把魏国和韩国看好。若有需要差遣的,尽管吩咐便是。”

        “这番话,关某会告诉陛下的。”关羽点头,刘岱言下之意,便是臣服于刘韬。不算立刻投效,不过这已经算是跨出了重要的一大步。

        他没想到自己来一趟,居然还能说服刘岱向朝廷称臣,看来自己还有当说客的潜质?

        事情到这里告一段落,刘岱在挑选出一批,主要是济南郡的俘虏之后,送到郡治那边,交给他们安排,主要是送回各自家乡安置,最多给予监视。

        其余的,则是修书一封去濮阳,让国相准备好足够的物资,保证队伍顺利返回司州。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文儿小说;http://www.wenerbook.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