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汉不满,直接拖家带口,跑到域外,建立大大小小的国家,说不定几百年后还能反攻大汉,这难道不香吗?!

        算了,死了就死了,必须要劝谏,十三州都没有打下来,好高骛远!法正最终还是落笔,主要还是结合上一次的‘忠诚’的策论,他认为这才是臣子应该有的觉悟!

        孙匡没有那么多的想法,他结合地理图志,刘韬不是说很远吗?那么他就有多远写多远。北至北海(贝加尔湖),东边本来想说到三韩之地,后来想了想,把倭国写了进去。

        西边到大秦,反正有书籍记载了大秦的存在,说是在极西之地。向南,九真日南那片区域,怎么都要算进去……

        顾雍中规中矩,主要是受蔡邕的理念影响,以天下十三州为目标,同时劝谏‘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的道理,希望打下十三州后,应该与民休养,二三十年,国力允许,再向外征讨不迟。

        黄叙也是差不多的想法,虽然他不介意不断对外扩充,这样父亲也能不断累积军功。不过大汉自黄巾之乱,甚至更早以前的动乱,国力不断下降。

        如今天下群雄割据,平定天下,需要花费的时间就不少,之后少不得还是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才适合继续征战,不能穷兵黩武。

        四人就这样“沙沙”的书写着,刘韬等待的这段时间,索性也找人拿来一张很大很大的纸,开始用炭笔在上面涂涂写写。

        随侍的郭嘉瞄了一眼,感觉刘韬是在画一张图舆,一开始只是轮廓,看不出什么,后来慢慢看出,是大汉的全景。首先是沿海,幽州,冀州,青州,徐州和扬州……

        最后是天下十三州,出现在画纸之上。慢着,这也没占这张纸多少区域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