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孙策喜欢浪,喜欢莽,或许是一个英杰霸主,但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统治者。至少他看不起士人,推崇的是刘韬那一套,认为选士应该用科举的方法,这样比较公平。

        三子孙翊比较像他,但也只是个优秀的将领,独守一方可能都有问题,更别说掌权。

        原本还想说是不是有仙术的潜质,现在才发现其实根本没有,也不知道当初刘韬为什么指定要他。

        反而是体弱多病的四子,如今似乎在那边混得不错,时不时写信回来,虽然明显有被被人拆封过的痕迹,不过也不是不能理解,涉及机密的内容,肯定不能让他泄密的。

        不过从信函里面,也看得出,这位在那边身体不断变好,而且还和安北将军家的长子黄叙成了好友,两人还是同一届科举的进士。

        眼看孙匡在那边混得不错,刘韬似乎根本没有把孙匡当成人质,也让孙坚多少有些愧疚。刘韬当初让自己过去帮他,自己当时是否应该答应?如果当时答应的话……

        也正因为这样,他才把重点放在第二代里面。尤其是二子孙权,天生的紫髯碧眼,若非外表和自己长得一样,都怀疑吴氏是不是曾经对不起自己。

        和孙策比起来,少了一些武略,不过却懂得安抚士族,在治政方面有很高的天赋。如果按照他麾下现在的情况来说,孙权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因为有科举制度的关系,所以如果长远来看,孙策的眼光其实更好,更有魄力去改革。问题是在此之前,整个势力必然动荡,以士族为首的存在,必然会离心。

        刘韬趁着大家忙着自立,自己不声不响把问题解决。现在已经到了争霸天下的时候,尤其大汉和仲氏在北方虎视眈眈,江南乱不得……

        就算这样,孙坚也没打算放弃孙策,所以打算把周瑜培养起来,让他好好辅助劝说孙策,或许这也算是一条出路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