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公元196年,这次刘韬没有那种突然时间过去了的感觉。

        这两年过得很充实,毕竟兖州和豫州的旱灾和蝗灾,以及后续的赈济工作,浪费了不少的时间。朝廷为此启动宏观调控,调配大量的预算,针对两州进行大量的基建工作。

        难民可以在当地进行工作,朝廷给一口饭吃。尤其是水利不断完善之后,未来十年二十年的灌溉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到了196年,天气开始稍微恢复正常,至少雨水开始充沛起来。按照这个情况来看,今年应该会是一个好年景。

        “转眼又到了科举的时候……偏偏我们只能把山西省,陕西省,直隶省和甘肃省的三级考试机制给弄起来。”刘韬叹了口气,全国铺开的话,至少还要六到九年的时间。

        “我们需要更多的老师!”礼部尚书荀悦上前回道,“各地的书院要办起来,没有几年的时间做不到。另外各州改省也要继续……”

        不仅是州改省的问题,这两年,在山西省这边,各府没变,不过下面的县有变化。

        或者说这才是刘韬最初的构思,山西省之下,按照一百里为基础,设置一个市,下辖两到三个县。县下面设镇,人数不够的设乡。乡以下设村,不再用里和亭作为单位。

        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把乡村,也列入管辖范围,不再是以前的半自治,或者交给‘德高望重’的乡绅来协助管理。

        明清时期,朝廷对县以下的管辖力度几乎没有。这个传统延续到民国,结果正因为政府管不到,所以才有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可能性。

        这是从国情基础出发的,换了个国家,这个未必就适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