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走后,李笙把一家人召到屋里。

        “爸,这事你怎么看?”李笙把大英在厨房透露张新红买断一事,说给李卫国。

        “没准就像大英说,刘华被调到市医院,张新红又在市里找了份新工作。”李卫国挠头,苦恼的说服自己。

        李笙转头看向林素华:“妈,您呢?”

        林素华眉头紧蹙,她想了想,就道:“刘华被调到市里,我还不觉得有啥,张新红也前后脚的跟着买断,这也忒急了...依我看,咱先去外头找人打听打听,大英那张嘴没个把门,也不能全信。”

        二人的态度,李笙尽收眼底,比起过年时谈棉纺厂破产色变,李卫国、林素华的变化进步许多。

        原因无他,没摆小吃摊之前,夫妻俩能依靠的只有棉纺厂,加上李笙人轻言微,他们不敢深想棉纺厂破产后的生活。

        但这种想法,在摆起小吃摊,并获得可观收入后就有了变化,经济上对棉纺厂的依赖没那么重了,也就有勇气更客观地看待棉纺厂可能破产这件事。

        “我赞成妈的想法,这件事咱们一定得查清楚,张新红是厂总会计,她对厂子的实际情况是除厂长外最清楚的一个。”李笙表明态度,直言道:“爸妈,你们也要做好准备,我一个外人都看得出来,厂子近两年越来越不景气,尤其最近半年,你们俩不但没加过班,还总收到厂里歇班的通知,工资也拖欠了好几个月,咱们必须做最坏打算。”

        李卫国打了个唉叹,他道:“哎,听天由命吧,厂子干不下去,也是迟早的事,咱县别的国营厂该倒的都倒闭了,棉纺厂能坚持到现在,也不容易。好歹咱们家还有小吃摊,厂子倒了,我和你妈还能摆摊挣钱,有这么一门生意,我知足。”

        “爸,您还不能知足。”李笙见李卫国没说到点上,就打断他道:“趁着厂子还没破产,您和妈的买断费要早点要回来。”

        李卫国觉得李笙太焦急:“现在就买断?不用这么着急,厂子就算破产,也会补贴工龄买断费,棉纺厂有百十号工人,厂子不会放着工人不管,这钱跑不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