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叫的是‘杨尚书’,可礼节上却完全是迎接上官的架式,或者说是迎接王储的架式,于是误会就这样越来越深。

        在马车里陪着李恪的常公公见外面那么多高官显贵用如此大礼迎接,只当是他们已经确认了李恪的身份,连忙主动帮他打开车门,下车立于车边,以臣子之礼相待。

        要知道,他可是高建武身边的红人,连他都对李恪行如此大礼,前来迎接的高官立刻‘明白了’李恪的身份,同时弯下腰,异口同声道:“恭迎杨尚书归来!”

        车中的李恪同样搞不清楚状况,只当这是高句丽特有的礼节,懵懵懂懂从车里出来,按照以前的习惯随意拱拱手:“嗯,有劳诸位同僚前来迎接,大家都起来吧。”

        众官员同时起身:“多谢杨尚书!”

        嗯,这帮高句丽官员很有素质嘛,老子这么年轻便身居高位,竟然连一个嫉妒的都没有,真特么难得。

        李恪下了马车,正琢磨着,边上已经有人找上常公公,几句耳语之后,常公公来到李恪身边:“杨尚书,王上正等着您呢,您看……。”

        “哦,那就去看看吧。”李恪正走神呢,随口答了一句,等反应过来已经来不及了。

        于是,在常公公的带领下,李恪再次坐上马车,晃晃悠悠的进了王宫,将那些前来迎接的众官员远远丢下。

        直到马车远去,人群中才传来一个声音:“看来咱们王上是有些迫不及待了啊。”

        “是啊,估计是多年不见的关系吧。”

        “多年不见不至于吧,这位‘尚书大人’年龄不大,但那一身气度却不是普通人家能培养出来的,别的不说,诸位家中数代都是权贵,家中子弟可有此等气度。”

        “此言甚是,此子就算流落民间,只怕也是受到了很好的调教,否则换成一般人见到吾等,岂会如此淡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