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也很迷啊,下意识习惯性的挥挥手。

        这是他在长安接老李旨意时的习惯动作,在旁人眼中,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就连常公公这种经常跑来跑去给人传旨的太监,都看不出丝毫造作。

        想想也是,人家老子给儿子传话,自然跟拉家常差不多,怎么可能像朝臣那般正式。

        拉开圣旨,常公公以绝佳的精神面貌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念了起来,每当有夸奖李恪的词汇,立刻会提高声音,遇到过场之类的词汇便主动加快速度一带而过。

        片刻之后,旨意宣读完毕,不等李恪行礼,主动上前把圣旨往他手里一塞:“杨尚书,恭喜,恭喜啊!”

        李恪云里雾里的接过圣旨,脑子里完全就是一团浆糊,特么老子才当上兵部侍郎几天啊,这么快就成尚书了?

        高建武这个糊涂蛋,竟然比自己还特么败家,照他这么折腾下去,高句丽想不完犊子都难!

        他这边正琢磨呢,后面人群里韩维等几个挑衅过他的家伙两眼一翻,‘嘎’一下直接晕了,打死他们也想不到,半个多月前还跟他们抢文书位置的家伙,转眼间老母鸡变鸭,摇身一变成了兵部尚书。

        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他们这些人的未来必然是一片黑暗,就算李恪没有报复他们的心思,军中也有大把的人借整他们的机会来溜须拍马。

        有人欢喜有人愁,李恪的异军突起固然让某些人前途一片灰暗,同样也有人为此欢欣鼓舞,比如那些在军中与他交好的几个不大不小的将军。

        当然,还有许多人直到现在都没搞清状况,这些人包括朱泉礼父子、薛仁贵和王若雨,他们是清楚李恪真实身份的,一位大唐的皇子,竟然在高句丽坐到了兵部尚书的位置,话本都不敢这么写好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