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这个体量的资金,在当前市场流动性下的进出,也大致能够快速完成。”

        “体量太小,覆盖的投资者群体有限,就算我们能做出很高的业绩表现,那么其利益团体的扩张效应也不大,对我们公司在人脉积累,共同利益网络建设上,没有多大的效果,如此……倒还不如不开新的基金。”

        “体量太大,覆盖的投资者群体虽然广了,但我们操作起来,难度却会更高。”

        “关键是净值提升不易,市场流动性也不充足。”

        “如果我们第二支基金的净值表现,沦为平庸,那对我们基金后续的发展,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我们也会因此失去投资者的信任。”

        “所以,我认为……”

        “对比当前的市场1000亿流动性,30亿到50亿的募资额度,是最合适的。”

        苏禹听见黎梦的意见,微微颔首,然后转向基金市场业务部的于晓兵,问道:“于经理,你认为呢?”

        于晓兵轻咳了一声,说道:“如果按照我以前工作的单位,以及绝大多数的私募机构开设基金的理念来说的话,那肯定募集的资金是越多越好,毕竟净值是个不确定的事情,但基础管理费,却是确定的。”

        “募集资金越多,能收到的基础管理费就会越多。”

        “而基础管理费越多,那就越能摊薄公司的运营成本,提升公司的实际盈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