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七章热兰遮城的棱堡

        大员,后世的中国人称之为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光主岛面积就有三万多平方公里,岛屿南北长约四百公里,东西最大宽度大约一百五十公里,环岛海岸线有一千多公里。

        此岛扼守着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亚太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海上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台湾岛四面环海,降水丰沛、气候湿润,植被极为茂盛,全岛大致分成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台地五大地形,五大山脉由东到西分别为海岸山脉、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和阿里山山脉。

        全岛超过一半的面积是东部的山区地形,而西部沿海地区则是地势平坦的冲积平原,以低矮丘陵与台地为主,河川密布、土壤肥沃,是岛上主要产粮区,也是人口密集之地。

        而西部地区的海岸线,也大多是一些平直单调的沙岸,拥有许多天然的优质港口。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

        早在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就派将军卫温和诸葛直,率一支由一万余名士卒、三十多艘船组成的船队到达了台湾(当时叫夷洲),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始祖。

        东吴时期的丹阳太守沈莹著有一本叫临海水土志的书,其中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是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到了隋唐时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日渐频繁,隋炀帝曾三次派朱宽、陈棱等人前往台湾(当时又名大流求)。

        宋元时期,汉族人民在澎湖已有相当数量,他们开拓了澎湖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12世纪中叶,南宋将澎湖划归福建路晋江县(今福建晋江)管辖,并派兵戌守。

        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元世祖忽必烈曾派员到台湾宣抚,并设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泉州路同安县,虽然没有直接将台湾岛并入其内,却是中国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的首次官署设置。

        到了明朝以后,大陆与台湾的人民更是往来不绝,永乐年间,郑和率船队曾在台湾短暂停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