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儿小说 > 都市小说 > 放逐臣 >
        裴弓昌酷爱围猎,因此每次来鸿苑秋狩便要在这住上半月。一应国事皆递呈于此,而虞王也在处理政事之余,时常唤人一同围猎。倘如得其心意,便有厚赏,但若是触怒龙颜,下场也十分悲惨。

        但即便是如此,也有无数的人愿意冒着风险去伺候同狩。

        毕竟平日在宫中,寻常人若无引荐,见虞王一面难于登天。便是运气好的,得见一面,然而虞王何等精明,而虞国的人才又何止百千,裴弓昌岂会看上一般的等闲之辈,轻易委以重用?更不要提虞国的封侯难度,对比之下,最容易的机会便是每年的秋狩了。

        各诸侯国律法皆以大梁律例为范本,增添删减加以改动,因此各国律法虽大体相似却并不完全一致。

        大梁本就并非仁政,而虞国之法严苛更甚于其他,对犯罪之人莫不严刑重审,所作手段,莫不令天下之人闻风丧胆。欲犯罪者,无不胆怯心惊,畏于重罚。因此虞国犯轻罪的人少,但是犯重罪的亡命之徒却并未消亡,反而有一些行凶而后便自戕逃刑的。

        自打当初了解到虞国的律法,宋遥瑾便觉得这有些过于严酷。

        且不说无论罪名大小,皆动辄伤及性命,就宁肯错杀而不放过这一条,就不知要冤了多少无辜之人。最重要的,这并不能消灭罪恶,穷凶极恶之辈仍然会肆意妄为,苦的只有黎庶百姓。

        不过凡事总有利弊,虞国军备之多,战力之强,还要多亏其律法。

        虞国向来施行军功封爵制,若无军功傍身,即便是再优秀的人才,也不能位列公卿,始终差那么一些。虽说偶尔也有例外的人,但是凤毛麟角常人只得仰望。况且到底名不正则言不顺,不仅要顶着旁人的议论纷纷,还要日日提心吊胆,一旦失去帝王宠信,便会无所依凭再难翻身。

        前两日在林中看了裴云霁的一出请君入瓮,虽说早有准备,惊险却不可怖。但宋遥瑾到底是头一次经历这种场景,确是有些紧张。假使要一个人面对这种事情,她那仅是粗通的三脚猫剑术恐怕也派不上用场。

        看似光鲜的权贵背后,大多是鲜血与阴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