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

        气势恢宏的科隆教堂的一间小礼拜堂内,一场决定欧洲前途命运的会议正在召开。

        本来为了方便,应该在荷兰开的,可是问题来了,宗教改革之后,荷兰的天主教堂全部改成了新教教堂。

        新教可不认教皇,这次大会教皇可是领军人物。

        让教皇去新教教堂,不是恶心他吗?

        不过,有意思的是,科隆大教堂是好地方,但还没完全建好!

        1164年,科隆大主教兼德意志的皇帝德来纳,在意大利的米兰得到了一件战利品,这个战利品是三具遗骸,归属于最初朝拜基督的东方三圣王,在此之后,科隆成为了最有名的朝圣地之一。

        然而天不遂人愿,法国的国王从拜占庭手中购得一个圣物,耶稣受难时所戴的金冠。

        这一事件严重威胁到了科隆的地位,于是科隆的主教团经过商讨后决定,修建一座完美的大教堂,来供奉遗骸以确保地位。

        于是在1248年,科隆大教堂正式在原本希尔德大教堂的遗址上开始兴建。

        实际上,科隆大教堂从1238年就开始筹建了,之所以十年后才开始修建,原因在于其设计时间就长达近二十年,也就是说都开始动工了,依然在进行设计。

        然而其建造可谓波折不断,动荡的局势,纷争的欧洲大地让建造始终断断续续,直到1560年大厅才竣工,1883年才全部建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