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小小的海峡,拦不住东亚第一的海上力量,没几天,郑克臧的信使便到了朱天贵手里。

        自延平王郑经败退夷州岛后,铜山城面临的防务压力陡然增大。

        铜山城位于东山岛,对明郑十分重要。

        史料记载:“及王入台,而清廷方严海禁,沿海数千里,尽委而弃之,故得独握其利,通饬金厦、铜山、达濠诸镇。与民交易,无相诈虞,凡中国诸货,海外之人皆仰给焉。故能以弹丸之岛,而养七十二镇之兵,苟非岁入充裕,其何以堪。”

        意思就是国姓爷依靠铜山等沿海港口,进行海上贸易,用内地生产的丝绸、瓷器、茶叶、布匹、金银、药品,到南洋各地交换粮食、桐油、赤木、犀角、象牙、胡椒等等,赚取巨额利润,供养其作战部队。

        铜山这个仅剩的据点,对明郑很重要,放弃它如同割肉,需要很大的决心。

        郑克臧下得了这个决心,因为“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只要把朱天贵部队甚至铜山城的百姓战略转移,迟早有一天能够打回来。

        郑克臧的信使传旨道:“尊士(朱天贵的字)勇勐善战,多次立功,孤守铜山,勇气可嘉,故封为龙桥伯,望再接再厉,再立新功!”

        同时,信使给了朱天贵一封郑克臧的亲笔密信。

        密信中写道:“如今时局艰难,七府尽失,铜山孤城难守,为今之计,应迅速把军民转移至东宁府。尊士谨记,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