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王葛正在爬山,小心踩实脚下,一边搜寻周围。

        找到了!

        “定位竹简”被压在一块石头下,露着半截。简的黄篾面刻着路线代号,竹皮面只刻了一个字,不知是篆文还是啥,文字看上去跟个蹑手蹑脚走路的小人一样,啧啧,越看越像。

        王葛不认得此字,不再浪费时间,放进材料布囊里,以脚下位置重新定位“崎区线段”,继续攀行。

        第一项考核、每六人取一的首轮角逐,王葛胜出。赢者共有二百人。

        剩余的一千考生再每五人一组,进行次轮对决,也只留取二百人。

        次轮对决的时间段内,王葛这些首胜者先展开第二项考核的首轮对决:征路迂直。

        规则为:将前项考核“观测墙”上的崎区线段,化为二百倍长度的实际路线。出发位置由匠吏指定,并交给考生一个“起点定位竹简”。前行路途中,还能遇到八个这样的“沿途定位竹简”,能拣到五个,到达指定终点,竖起“终点定位竹简”,即算通过此项考核标准。

        允许藏匿、或改变别人的“沿途定位竹简”。

        淘汰规则:按通行时间长短末尾淘汰。只留取一半人数,被淘汰的一百人,要跟后续出发的、同线路的胜者进行加试比赛。

        需要注意的是,“沿途定位竹简”不仅仅起纠正路线的作用,有的还包含奖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