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越下越大了,王葛坐在蒲草堆上,开始制作本场考试的第一件物品:唧筒。

        也就是灭火水枪。

        最简易的唧筒跟注射器原理一样,外部一个套管,内部一个拉动杆。将拉动杆绑上苇絮作为阻力,来回拉动,就能把水吸进套管内,再推动拉杆,将水喷出。

        王葛很快就将简易唧筒做好了,周围都是水坑,她很惬意的玩了几把。接下来就要彷照前世在故宫博物院看到的,青铜制“水铳式唧筒”,做一个竹制的消防水枪。跟刚才的简单版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大气压力差吸水。

        这种铳式的,使用时要配合一个水缸,将唧筒立置在水缸中,通过抽拉,水从底部进入套管内腔,再压下套筒,内腔中的水受压力所迫,从顶端喷出,可灭九丈高度左右的火灾此时一丈约2.42米。

        可惜四周水坑的积水都太浅,没法试验。完成后,只能先搁一边。

        王葛从现在开始,要正儿八经制作第二件物品了:蓑襞衣。也称“袯襫”,数百年后才称其为蓑衣。

        郑考官虽然提醒她多制作机巧之物,但万一是随口说说、万一是诓人呢?

        大晋朝跟前世可不一样,前世人民生活富足,生产技术先进,篾匠引以为傲的技能产品,全被各种流水线、廉价材料所替代,导致传统手艺无用武之地,渐渐断了传承。

        如今的大晋,生产技术掌握在朝廷、权贵手中,底层百姓急需生活用具和农具,就只能自己制作。

        前世制作蓑衣的匠人比篾匠还要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