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一至,童役在外报更。

        谢据斜靠书桉,缓解脚麻,问:“女郎可知一夜为何分为五更?”

        王葛还真知道原由,回道:“更,本义为更改,衍义为轮换、相继、经历。五更,也叫五夜、五鼓,均以‘五’为节。天一元始,正月建寅,自寅至午,午至傍晚,傍晚至寅,无论冬、夏,它们中间经历的时长,盈不过六,缩不至四,常在五节之间。所以,五更也寓意着人生经历。”

        “五更,也叫五鼓。女郎既知这些,看来县令大人已经告诉你准匠师考的规则了。”

        王葛笑容僵了一下,解释:“县令大人只允我五月时,入准匠师考,没透露规则。我知道‘五更、五鼓’,是村里一个读书很好的郎君教的。”是桓真教虎头时,她旁听记住的。

        再者,五更、五鼓的,跟“准匠师”考试有何牵扯?

        “县令大人很谨慎,按道理,是不该透露规则。不过各世家都有匠工去比试,每年仅这南山馆墅,至少也得上百匠工。年复一年,为了争那五十个准匠师数,怎可能不走漏消息?”

        王葛沉思:县令大人让她制的直尺、矩、规,一定跟考试内容有关。

        谢据误会了她的沉思,宽慰道:“女郎勿忧,我现就将我所知的,尽告诉你。”

        准匠师考,绝不是各县官员为下一步“匠师大比”而自行举办的选拔比试。此试,各县、包括郡治所的县邑,规则都几乎一致。

        谢据哪会无端提问“五更”?其实是暗示考试过程中的“五鼓”:扬名鼓、不如鼓、计时鼓、乡名鼓,拨浪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