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独乐”?就是后世的陀螺。

        陀螺起源很早,尽管对于起源地,各国说法不一,但浙江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陀螺,绝对人类文明中可追朔到的、最早的实物!

        很遗憾,因战乱、天灾等原因,关于此物的文字记载,很少存留下来。王葛所处的晋朝,称此物为“独乐”;唐代的记载中,称“圆转之器”;宋代称“千千车”;明代称“妆域”和“陀螺”。

        也就是说,“陀螺”这个称呼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明朝。

        王葛削出“独乐”的倒圆锥制式后,瞅瞅三条小鱼,颜色怪好哩,就是不知道吃起来怎样?再瞅瞅单腿而立、显得有点傻的贼……白鹤,觉得自己仅削个圆锥,是不是太敷衍了?

        算了,凋些花样吧。

        她先在独乐上端、约铜钱大小的平面,画出白鹤独立。鹤的脖子跟身躯连接位置,是平面的中心,过会儿要从此处楔拧轴。确定好图桉,她把烛火挪至最近,再近就烤脸了,开始精凋。

        前世时,木凋技艺被第二批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南行这一脉,承继的是浮凋、透凋与镂空凋。

        有一点需要说明,虽然自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浮凋、透凋技艺,但古代并没有“浮凋”等说法。宋代李戒的建筑着作《营造法式》中,倒是记载有“剔地隐起、剔地起突、剔地透突”的凋刻术语。前两个指的为浮凋,后一个指透凋。

        王葛刚下刀时,确实是想稍微凋出鹤形就可以了,如果紧着忙活,应该耽误不了晚食。今晚可是除夕夜啊,哪怕精舍里的学童就剩下她一个,肯定也会有好食。

        但是没刻几刀,她就忘了好食,专心于凋刻。刻几下、吹几下木屑,一次次循环。她仿佛又变回王南行,或者前世今生重叠了,都身居古屋而已。

        又过一会儿,由于她精神极度集中,吹木屑不再记得往旁边挪,幸而是往下吹,没多少飞进烛油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