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以孝治天下,守孝一事,自然要辛苦才体现得出诚心。

        汝南袁氏的二公子,虽然说庶出,但他接连守孝六年,博得贤名。其中艰辛不足为外人道也。

        广陵王昔日只听闻守孝不易,但他双亲见背之时,年纪太小了,自然少了这分面子工程,如今刘辩守孝,他却是不得不去了解了。

        按理来说,寻常人家死了父亲,孝期足有二十七个月之久,而皇帝只用守孝二十七天,咬一咬牙也便过去了。但万事开头难,守孝最苦的也是这前一个月。

        亲人去世的前三天,作为儿子是不能够进食的。第四天开始只能够吃一点粥食,七天之后才能够吃果蔬,过了“二七”之后才能够吃肉。而且在守孝的三年内,是不能够饮酒的。

        也就是刘辩自己守孝十四天,一点肉沫都没看见过,吃的不好还是冷的,前三天没吃,前一周只能吃冷的粥。

        就是好人也得熬坏,何况刘辩的母亲也太刻薄了些,丝毫不体恤刘辩尚未加冠,只算是半大青年,平日又娇养着,四体不勤,六艺不通,日日跪灵又算是怎么回事,难不成非要将先帝跪活了,她才高兴?

        广陵王与刘辩有这史子渺这一层情分在,又是竹马交,就算不提他们胡闹的那些个荒唐事,也是要比一个不熟的叔母要亲厚的多,心中自然有些怨了何太后,怨她生而不养,养而不教,白白害了刘辩大好前程,无忧年华。

        因此接连几日都要往宫中跑,偷偷给刘辩送些好克化的精贵吃食,鲜嫩的肉羹盛满了玉壶,隔着层层布料都有些烫。

        只是何太后似乎是怕这名正言顺的好大侄儿带坏她的好儿子一般,不许他在清凉殿久留。还叮嘱了小黄门催他上完香就走。

        他若要走的确轻松,可是刘辩用过的羹壶,茶盏,还有包点心和烤薯的油纸,却是没法处理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