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院长办公室出来时,陈舟是带着满腹感慨的。

        其实孙院长自己也知道“病因”在哪,或者说燕大的校长领导们都知道。

        华国的每一所高等院校也都知道。

        但是改变往往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孙院长大概是把陈舟当做了那个改变的钥匙,或者说是导火索。

        如果有一位杰出的青年科学家选择归国,那必将影响整个华人科学界。

        再者说,如果陈舟留在国内,可以做出世界级的科学研究,那就是榜样,是给其他人树立的灯塔。

        但这些,归根结底,还在于陈舟能做出怎样的成就。

        孙院长也可以说是在赌陈舟的未来。

        单凭这一点,陈舟对孙院长的印象,深刻了许多。

        “菲尔兹奖吗?”

        一秒记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