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夏郁他爹放弃了学校分配的房子,拿到了一部分福利,又找了亲戚帮忙借了点钱,咬牙花了几万块,买了两间七十来平的房子。

        现在房子价格没涨太离谱,但这种老小区在市中心,拆迁是迟早的事。所以现在市值这一块在壶梁卖出去也得有四五十万。在夏郁爹妈那个年代,算是很有经济头脑的提前投资了。

        两套房子,夏郁爹妈安排的明明白白儿的。

        一套是他们跟夏轶住的,他们以后走了,房子自然就是夏轶的。

        另一套是给夏郁的当嫁妆的用的,在二老的眼里,他们自然是希望夏郁能碰到个好的,但要实在运气不好,碰到个没担当的,或者夏郁自己这一面有问题的,总算还有个保障。

        就夏郁那个模样,小时候就一堆小男孩儿在屁股后面跟着跑,谁知道长大了,会不会是个海王,当然了,老夏跟郁蘅同志那年代词库还没这么发达,但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

        老夏同志那原话,“我闺女长这么好看,学习还好,这么优秀,保不准——”

        哎,咳咳,这个扯远了。

        小区在壶梁县中心地段,夏郁一说小区名儿司机就省的了。

        下了车,提着行李就往小区里跑,小区本来绿化环境很不错,可也耐不住这一场为期两三个月的大雪,该枯的枯该死的死,来年也绝对没有南方老小区因绿化而导致的湿气过重的问题。

        因为小区旁边就有个警务室,所以小区的安全一向都有保证——

        而且都是一块生活了几十年的邻居了,老夏夫妻二人又是有名的教师,算得上邻里和睦,不然当初夏郁出事回来,也没办法安安心心养病,都算是比较质朴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