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军队之中,往往君令比不过将令,这其中最大的弊端便在于军队靠这种上下级的提拔或者亲属之间任人唯亲,从而建立起来的利益共同体的类似于同盟的关系,久而久之,便导致了这些军士只会听从自己所属将领的指挥,却将朝廷君令视若无物,而朝廷能否有效控制军队便在于这些统帅是否有忠君爱国之心!

        可人心是最难捉摸的东西,而仅仅是依靠所谓的人心来御下,是存在很大的弊端的,而最好的证明,便是各个州镇总管的拥兵自重!

        由此可见,朝廷如何加强对军队的管束,是与压制州镇总管权利一样同等重要的必须予以重视的议题……

        如今杨铨获罪,身为杨铨座主的朔王萧澹,难保不会被用心之人弹劾诬陷,而在杨铨心里对我是极不信任的,朝廷派下监军本来就是对出征在外的将领不放心,才会有监军到军营中对将领进行监察、百般掣肘,如今更观我一路总总行为,更是不能轻易信任,杨铨个性耿直,定然会宁愿一死,也不愿自己成为负累。

        “糊涂,大元帅乃是太皇太后钦点东征大军统军元帅,更是皇室宗亲,朝廷股肱之臣,区区一个沈彧,如何能牵连到大元帅?你如此这般,岂非欲盖弥彰?沈彧若是活着尚能当面对质,如今沈彧一死,便是死无对证,你这不是在帮大元帅反而是害了他!”

        听我严声呵斥,杨铨才懂得其中道理,顿时冷汗淋淋,竟不知如何应答了。

        “杨铨啊,你最大的罪过不是识人不明,而是私下处置了沈彧,沈彧固然该死,可却不是你杨铨可以私刑处置的,你眼中只有大元帅,又将朝廷天子,国家王法置于何地?本监军就算现在令人将你推出帐外斩首示众,你也算死得不冤!”

        杨铨闻言,放佛一瞬间抽尽了身的力气,无力地瘫坐在了地上。

        我平生最恨的,便是这种目无王法,以个人爱好喜恶,将王法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可恶行径,杨铨以个人私欲,不经国法刑审便私下处置了沈彧,这等目无王法的行径,我如何能轻饶了他!

        “杨铨,本监军再问你一遍,沈彧,可是你所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