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儿小说 > 都市小说 > 大国重工 >
        杨海帆说到这,向何雪珍那边比划了一下。何雪珍则向冯啸辰点了点头,表示杨海帆说的都是事实。

        杨海帆又接着说道:“国内部分的成本主要是工资、材料、水电和其他管理成本,目前还没有做详细的结算,大数应当是在22万元左右。咱们目前有120名职工,其中从浦江和中原省聘来的退休工人的工资标准都比较高,过去10个月光工资的支出就在16万元的样子。”

        “这样算下来,咱们这10个月的毛利润差不多是50万元了?”冯啸辰问道。

        “大数是这样吧。”杨海帆道。

        管生产的副经理邹福庆道:“说是10个月,其实真正用于生产的时间只有5个多月,前面的时间大家都是在学习,还有安装设备等等,都耽误了不少时间。一开始是浦江来的师傅们学习数控机床的使用,后来中原省的师傅们过来,又花了一个多月才勉强上手,到现在也还不算非常熟练。等到大家的技术都熟练之后,咱们一年的利润翻上两番也是可能的。”

        “我对此毫不怀疑。”冯啸辰笑着说道。从德国搬了一家工厂过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恢复生产,而且还有几十万的利润,这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他完全相信,等到生产走上正轨之后,公司的利润应当是会高得多的。

        “冯处长,对于利润的分配,菲洛公司方面有什么考虑?”杨海帆向冯啸辰问道。这话是他们原来说好的口径,冯啸辰是作为菲洛公司的代言人来参加这个会议的,他的意见将被认为是菲洛公司的意见。这其中,何雪珍当然是知道内情的,杨海帆则能够猜得出真实的情况。至于陈晋群和邹福庆二人,地位更边缘一些,他们也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多嘴多舌,只要假装相信这个说辞就行了。

        冯啸辰道:“首先一点,刚才计算出来的,只是毛利润而已,需要再扣除一部分折旧。设备的折旧比例可以低一些,但专利技术的折旧需要计算得高一些,因为这些技术最多再有五年时间就会过时,在这些技术过时之前,我们必须投入足够的资金开发出新的技术。”

        “这方面,闫教授做了不少工作。”陈晋群道,“他设计的好几个改进产品听说在欧洲市场上很受欢迎呢。”

        冯啸辰道:“这个需要按比例给闫老师提出一部分技术分成,先留在公司的账上,等政策宽松一些之后,再发放给他。这些钱要算在应付款里,不能算是公司的利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