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儿小说 > 都市小说 > 大国重工 >
        “我明白。”杨海帆道,“有点青黄不接,主要能做事的都是这些退休的老师傅,中青年工人数量太少。农机厂留用的这些人,热情是有的,但技术上的潜力不大,未来顶不了事……对了,你弟弟冯凌宇还真不错,学技术挺快的,好几个老师傅都跟我说,想带他做徒弟呢。”

        “是吗?”冯啸辰有些兴趣,他想了想,说道:“看起来遗传基因这种东西还真是存在的,我爷爷、奶奶都是机械专家,我和我弟弟身上多少都有些遗传吧。”

        “哈哈,肯定是这样的。”杨海帆道。

        冯啸辰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顺着自己前面的话说道:“的确是青黄不接的感觉,这些老师傅的技术我是充分相信的,即便是马上要接手菲洛公司的数控机床,我相信他们也会很快掌握其中的技巧。但他们的硬伤是体力不行,难以适应高强度的工作,另外就是干不了太长时间,我们不能刚刚积累起一点技术就因为他们退休而被带走了。”

        “我想过招一批年轻工人的想法,不过现在公司还没有开始生产,这个时候把年轻工人招进来,几乎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却要支付他们的工资,有些负担不起啊。”杨海帆说道。

        冯啸辰问道:“如果招收40名青工,一年需要花多少钱?”

        “一个人的工资按30块钱计算,加上劳保等等,一个人一年大概500块钱吧。招40个人,就是2万的支出。”杨海帆道。

        “才2万?”冯啸辰有些惊讶,他原来预想的数字比这个要大得多了。想想看,佩曼只是一个人,一年就要花掉六七万马克,考虑到汇率方面的因素,折算人民币得到10万上下了。而厂子里招聘40名青工,一年才花2万块钱,杨海帆居然还说负担不起。

        冯啸辰这也是自己有了钱,底气足了。想想他让陈抒涵在新岭开的那个饭馆,一个月累死累活,也就是千把块钱的利润,陈抒涵已经觉得烫手了。

        “2万块钱不是大问题。”冯啸辰沉了沉,对杨海帆说道,“我们现在缺的是时间,不能等着厂子投产了再来培养人才。如果有合适的人,现在就可以招聘了。”

        “我明白了。”杨海帆道,他的长处在于并不固执己见,他只是把情况告诉冯啸辰,如果冯啸辰认为2万元的支出并不是太大的事情,那么就照着执行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