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儿小说 > 都市小说 > 大国重工 >
        “赵先生,我方的诚意,你是不用怀疑的。”内田悠粗暴地打断了赵辛未的规劝,他板着脸说:“中方目前掌握的池谷合成氨工艺,只是我们的第一代工艺,对我们的价值并不大。如果中方愿意付出一定的代价,我们是非常愿意把它转让给中方的,我们可以向中方发放无限制的许可证,以取代此前每个项目单独授予的许可证。

        请你把这个意思转告给你的上司,并且告诉他们,如果他们对这样的好意置之不理,那我们也不会勉强。我们能够给予你们的机会只有这一次,虽然我们对阿根廷项目并不感兴趣,但我们是完全有能力完成它的。”

        看到内田悠都被自己说急眼了,赵辛未也无奈了。他想到了自己的身份,似乎是不适合一直对内田悠的好意泼凉水的。万一他今天说的话传到冯啸辰的耳朵里,这事情就麻烦了,连他的老领导都没法再罩着他了。

        赵辛未回去传话去了,他当然不会说这些话是内田悠直接告诉他的,而是会说这是从他的“关系”那里了解到的。而内田悠则坚信自己已经猜到了冯啸辰的真实想法,那就是既想得到专利许可,又担心这是池谷制作所设下的圈套,所以才会使出这种欲擒故纵的把戏。

        在随后的几个月时间里,整个局面变得异常诡异。中日双方的谈判仍在进行,但双方都会不时找出理由拖延几天。在内田悠看来。中方故意拖延,是不想显得太急切,以免落入日方的陷阱,而他自己同样拖延,则是为了让对方相信这的确不是一个陷阱。

        负责中方谈判的,始终是赵辛未。装备公司方面派出了几个人与他一同参与谈判,但这几个人明显能力不足,遇到事情只会拿着写好的材料照本宣科,有时候甚至还会拿错了材料,以至于说出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话。直到很多年以后,赵辛未才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得知,装备公司给他派的这几位助手,其实只是公司里的勤杂工。当然,装备工业公司的勤杂工也都是有文化的,没错,就是周梦诗向赵辛未说起过的那批知道啥叫倾销的楼道清洁工。

        内田悠一直盼着冯啸辰能够出现在谈判桌上,他也因此而私下找赵辛未问了好几次。赵辛未不是说冯总在外地考察,就是说冯总原本说好参加,结果一早被经贸委领导叫走了,总之,就是各种巧合凑到一处,始终不能让内田悠得偿所愿。内田悠也曾不止一次地在心里想过是不是别再等了,索性与中方摊牌,结束这场闹剧。但每一次他都会向自己说,既然已经布了这么久的局,没看到结果就放弃,是不是太可惜了?

        在阿根廷那边,曹志远亲自出马,带着装备公司和另外几家装备企业派出的工程师、销售人员与阿根廷农业部的官员进行着马拉松式的洽谈。中方故意制造出各种变化,迫使阿方的谈判代表不得不经常表示要向上级请示,一来二去便拖过数月的时间。

        内田悠在日本、中国两地来回跑,但对阿根廷那边的事情也是洞若观火。他交代自己在阿根廷那边的属下,不必催促阿根廷政府签订,相反,还可以推波助澜,让中方与阿方的谈判再拖延下去。在此过程中,日方的销售人员要不断地向阿方陈述一个观点,那就是中国人其实并没有能力接下这四套大化肥设备,阿方与中方的合作终将成为竹篮打水一场空。

        既要让阿方对中方产生怀疑,又要让阿方愿意与中方继续谈判,这其中就涉及到很复杂的话术了。幸好,日本人都是极具工匠精神的,编几个自相矛盾的说法并不困难。

        在滨海二化的工艺实验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冯啸辰放出了不惜工本的豪言,各家装备制造企业在经济利益加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下,也是开足了马力,夜以继日地为新工艺试制各种对应设备。有些设备造出来之后,又被发现原始设计存在问题,设计者痛心疾首,觉得自己浪费了国家的资金。冯啸辰却只是淡然一笑,声称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样的代价是必须付出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