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儿小说 > 都市小说 > 大国重工 >
        那位名叫陈纻的年轻人显出几分腼腆,说道:“是祁师兄谬赞了,我算不上什么天才,相比我的其他博士同学,我算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人家都在学术上做出了很大的成绩,而我除了手里有几十个海洋工程方面的专利,其他方面可谓是一无所有。”

        关于这位陈纻,还得从去年祁瑞仓去美国招商说起。

        在去年的大韩超市事件之后,祁瑞仓感叹于榆北经济的落后,放出豪言要去美国招商。榆北招商局拿不出经费让祁瑞仓去美国,祁瑞仓索性自己掏钱前往。他在美国读了六七年的书,其间也参与过一些科研项目,赚了一些钱,一趟去美国的差旅费还是负担得起的。祁瑞仓是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人,不像其他大多数人那样斤斤计较于个人利益得失。他选择到榆北来当招商局副局长,本身就带着亲身实践的念头,花这些钱在他看来不过就是支付了一些实验费用,是无关紧要的

        祁瑞仓到美国之后,联系了在美国时候认识的中国留学生以及一些合作过的学者,请他们帮助介绍美国企业到榆北去投资。他是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学术功底很好,再加上在榆北工作的实践经验,与人谈判时很有一些鼓动能力,居然真的说动了十几家美国企业表示愿意去榆北看看。

        时下美国本土的制造业也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使大多数制造业企业的产品失去了竞争力,来自于日本、亚洲四小龙以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抢走了美国公司的客户,这些公司要想生存下去,只能想办法寻找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方,把生产线迁移过去。

        祁瑞仓深深地知道美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困境,他有针对性地向这些企业介绍榆北的情况,告诉他们说榆北的劳动力成本只相当于美国的/20,而且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榆北工人的素质非常高,不但技术过硬,而且非常服从劳动纪律,后一条是诸如印度、墨西哥等国的工人所不具备的。

        祁瑞仓的这次招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他牵线到榆北来考察的美国企业有七八家最终落地,投资额达到两千多万美元,解决了几千下岗工人的就业问题。按照榆北招商局的奖励制度,祁瑞仓获得了相当于招商引资额千分之五的奖金,倒也弥补上了他去美国的花费。祁瑞仓也因此而在招商局赢得了普遍的尊重,毕竟,这种能够跑到美国去拉来一帮企业的本事,其他人是没有的。

        在美国招商期间,有一位祁瑞仓往日的同学向他介绍了麻省理工大学的一位留学博士,名叫陈纻。陈纻研究的方向是海洋工程,与其他专注于学术研究的博士不同,陈纻的兴趣完全在实业上。他发明了许多海洋工程机械方面的新技术,申请了好几十项专利,准备毕业之后便在美国创业,开办一家属于自己的海洋工程机械公司。

        祁瑞仓与陈纻交谈了两次,了解到陈纻手里的确有许多不错的技术,但关于在美国创业的设想,却是极不现实的。祁瑞仓动了念头,想把陈纻拉回榆北去创业。他拿出全身的解数,给陈纻分析了在美创业的几十个不利因素以及回国创业的几十个有利因素,最终让这位技术宅人下定了决心,表示毕业后就回国去,投奔到祁瑞仓的手下,在榆北创立自己的公司。

        祁瑞仓对陈纻寄予了厚望,甚至认为陈纻的公司有可能是振兴榆北的一个关键因素。回国之后,他把这个情况向冯啸辰说了好几遍,与冯啸辰推敲如何扶持陈纻,如何让陈纻的企业在榆北得到健康的发展。

        陈纻在美国拿到了博士学位,果然收拾起行囊,返回了中国。祁瑞仓得到消息,专程赶到京城来迎接他。原本他们是打算直接前往榆北去考察的,但祁瑞仓了解到冯啸辰今天回国,便决定带陈纻到冯啸辰这里来走走,有一些现实的困难,祁瑞仓自忖无法解决,还得让冯啸辰给他想想办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