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儿小说 > 都市小说 > 大国重工 >
        工艺装备的情况也是如此,因为只生产一台挖掘机,厂里认为不值得开发专门的工艺装备。还是以大件焊接为例,为了保证质量,应当有专门的支架把部件固定起来,这样焊接就比较方便。但在只生产一件的情况下,做一个专门支架就划不来了,于是工人们便用土办法,找一些替代品作为支架,焊完之后再拆掉。如果未来需要再制作一个同样的部件,工人必须重新搭起这个支架,至于是否与上一次搭得相同,就没法保证了。而支架的结构一旦发生变化,原有的受力关系等也都变了,这就可能导致上一回焊接成功的经验,在这一回却无法复制。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总装厂的上游配套企业那里,而且表现更为明显。比如挖掘机中使用的液压件,总共也就需要两三套,专业的液压件制造企业根本不值得为这样几百块钱产值的东西专门去开发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基本上就是想办法做出几件交差了事。由于工艺不规范,外购配件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在样品试车的过程中屡屡出现问题,把总装厂的工程师们气得不停地骂娘。

        这方面的情况,罗翔飞和孟凡泽都是清楚的,只是他们都寄希望于在生产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更高层的领导往往不了解什么叫工艺,他们只知道中国企业又一次造出了新东西,“把中国不能制造叉叉叉叉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了”。在那些年月里,中国有能力制造的产品清单十分耀眼,但内行人都清楚,其中相当一部分产品成本高、制造效率低、质量不稳定,一线生产部门更是想方设法拒绝使用国产装备,最后形成许多费尽力气研制出来的国产装备被束之高阁,一线部门大量进口国外装备的尴尬格局。

        冯啸辰作为一位穿越者,清楚地知道中国装备制造业由单件生产走向批量生产的转型过程,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和经历的阵痛。他所提出来的思路,是将装备部门的工作目标由一味满足一线部门要求,转向注重自身的技术发展。说直接点,就是一切为了做出更好的装备,拒绝那些应付差使的一锤子买卖。

        采取这样的方法,在一段时间内,会导致新型号的难产,让上级领导在很长时间内看不到令他们欢欣鼓舞的新产品。但在练好内功之后,新产品的开发将不再存在瓶颈,届时就呈现出新型号层出不穷的可喜场面。

        在真实的历史上,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就处于一个苦练内功的时期,新型号的研制进度缓慢,让人感觉似乎是陷入了停滞。而事实上,各家装备企业在这段时间里全面地提升了自己的工艺水平,进入新世纪之后,诸如大型火电装备、水轮机组、冶金装备等像井喷一样迸发出来,而且只要首台机器投产,就能具备批量生产的能力。这是后话,姑且放下不提。

        “难怪孟部长再三要求让你参与到调整后的项目中去,你的思路,的确有些与众不同。”

        罗翔飞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缓缓地说道:

        “你这些想法,有不少闪光点,也有一些不切实际之处。至于哪些地方不切实际,我现在也不跟你细说,你可以到实践部门去检验它们的对错。我决定了,组织一个小组参加煤炭部的25立方挖掘机项目,明天我就在党组会上提出来,请局党组审议。如果局党组同意我的意见,小冯,你将作为工作小组的一员,接受孟部长的亲自指挥。

        不过,丑话我可得说在前头,你不能翘尾巴,不能因为孟部长重视你的意见,就忘乎所以。和孟部长以及其他老同志说话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谦虚,不能和他们发生冲突,明白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