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儿小说 > 玄幻小说 > 儒道至圣 >
        性善与性恶是基础之争,荀孟两家读书人都可以参与,“法先王”与“法后王”至少要大学士才能开口,翰林都很少参与,因为人人都有善恶,但“王”却不是谁都有资格谈论。

        法先王,是儒家的传统圣道思想,孔孟二圣都有提出,是指效仿古代圣明的君主的言行和古代的制度,诸如尧舜、商汤、周文周武等人。

        荀子则更进一步,不仅提出要法先王,更提出了“法后王”的概念。后王,和那些遥远的古代君主对立,主要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明君以及未来的明君,荀子认为不能一味用先王的制度来愚弄人族,后世或未来的明君众圣同样值得效法学习。

        孟子只遵从法先王,而荀子是要让法先王与法后王并立。

        在这一点上,许多儒家读书人认为荀子比孟子前进了一大步,更展现出人族进步的一面,法后王的提出,拓宽了人族圣道。

        孟子没有“法后王”的圣道,这就让荀家人占据优势攻讦孟家,孟家人不得不反抗,导致两家读书人为“法先王”与“法后王”争执了数百年。

        这位孟静业明明是支持较为落后的“法先王”思想,可最终却在文会论战之中胜过荀家人支持的“法后王”思想,实力可见一斑。

        方运作为一个目光能穿透历史的人,包容性更强,自然要支持法先王并法后王之说,站在荀家一边。

        不过,这涉及到两家的圣道之争,若非必要,方运绝不会参与。

        十二位大学士脚踏平步青云,从山谷上空掠过,齐齐低头,扫视山谷中的人,而十二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六个大学士身上,都没有在意身穿翰林服且易容的方运。

        六位大学士生在血芒古地。长在血芒古地,对圣元大陆之人有一些反感,但是看到孟家的大学士飞过。都本能地主动作揖。

        那是亚圣世家的大学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