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闻言,忍不住有些自嘲而笑。

        “蔡公学贯古今,知识渊博,乃是士林的大儒,朝廷之上的大贤,在天下读书人之中,名声显赫,天下敬之者十之八九也,只要你愿意开口,莫管是何人,谁不遵从也!”胡昭赶紧说道。

        “此事虽有意,可也有憋,老夫得仔细斟酌一下,再来答复汝!”

        蔡邕想了想,沉声的道。

        以他的聪明才智,他自然看得出来,牧景这是有心要束缚自己的手脚,把自己压这摊子的事情之上,他哪里来的时间去和长安谋算。。

        但是此事对于益州,乃是影响深远的良策之政。

        若自己因争权夺利而耽搁了这事情,他有些过不了自己心中的那一个关子。

        所以他才显得如此的犹豫。

        “蔡公,这是南书房这些天初步做了一个计划,目前留给我们的时间不短,我们打算年后先在江州,南郑,成都,武阳,雒县,下辩,先建六座县学,尽快在开春之后招生入学,时间很紧迫!”

        胡昭把一份卷宗递给了蔡邕。

        蔡邕打开,仔细的看了看,这描绘的一种未来,让他越发的向往,读书本是一件艰难的事情,若能开办县学,益州将会增加多少读书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