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后来生意越做越大,如今金盾护运早已经成了一项跨越多个国家的大买卖,海汉也借着这个产业安置了不少退伍转业的军人。只是外界很少有人知道,李奈也是掌管着金盾经营权的高层人物。

        近年来因为福瑞丰的产业越做越大,涉及的领域和地区都越来越广,分管这些事务的李奈也就没早年间那么多的时间造访三亚,因此李凒到三亚留学已经有大半年了,却也只见过一两次这位大名鼎鼎的李三少爷。

        在李凒眼中,李奈虽然是个商人,但其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可远非普通的商人能比,如果能与这样的人物多多交往,那必然也会有益于自己今后的发展。田征愿意主动牵线搭桥安排会面,这对李凒来说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李凒便应道:“那在下便先谢过田大人好意了!不过李三少爷来三亚之前,都要跟外交部这边先打招呼吗?”

        “些许小事,何足挂齿。至于李三少爷的行程,倒也不会每次都提前告知,只是这次的情况比较特殊,所以发来电报告知了行程。”田征也不以此居功,在他看来的确是小事一桩。李奈本就喜欢结交三教九流的人,而且来三亚就跟回自己家一样,对会客方面没有什么顾忌,以田征跟他的交情,要安排这样的会面并不困难。

        关于李奈的行程,田征这边已经有了比较准确的消息。这次李奈来三亚之前,就已经由驻广办发来了电报告知了行程,因此田征算算时间,大概就是最近这一两天到港了。

        李奈之所以提前发电报告知行程,倒也不是拿架子要三亚这边准备什么迎接的仪式,而是因为他这次从广州南下时顺道押运一批重要货物,到了三亚之后就要安排立刻转运去南洋,所以先发个电报过来,让这边准备好下南洋的船只和人手,免得在转运环节耽搁太多不必要的时间。

        这份电文之所以会抄送给外事司,是因为李奈押运的这批货货主是荷兰人,在三亚的转运过程也会有荷兰人的参与,因此李奈还是依足规矩,先发电报给外交部这边报备,以免引起误会。

        类似这样的转口贸易其实在三亚并不鲜见,不过有些国家一直都在官方的监管名单之内,荷兰便是其中之一。

        由于早年间跟海汉有过多次武装冲突,荷兰跟海汉的关系一直都比较微妙。荷兰人也知道仅凭东印度公司的武装舰队很难跟海汉日益壮大的海军相抗衡,所以近年来也开始慢慢尝试接受并加入海汉的贸易体系,成为海汉主导的贸易圈中的一员。

        当然这样的转变过程对双方来说都并不容易,荷兰东印度公司无法像葡萄牙人那样主动舍弃一部分现有利益,来换取海汉所提供的货源与市场,因此他们在海汉势力范围内的贸易活动都得接受海汉官方的监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