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后世的国家领导人,照理说陶东来的行踪应该对外保密,不过何夕离开之后,驻崖办这帮人在情报安全方面的警惕性的确是下降了许多。接到电报信息之后,负责接待罗升东的邱元并没有避讳他这个外人的存在,便开始吩咐下人们分头去买菜、打扫、准备车马。

        罗升东一问,听说是陶东来今天要来崖州,赶紧就向邱元讨了迎接的任务。罗升东跟海汉的来往十分频繁,也很清楚海汉的权力机构,而陶东来无疑就是这群海汉人的领导核心,拍好这个马屁恐怕要胜过在驻崖办泡上一个月。于是罗升东便邀了邱元一起,回水寨点了一艘苍山船,到宁远河河口等待陶东来的到来。

        两艘船驶近之后,“飞号”上的众人便已经看清了站在苍山船船头挥手致意的罗升东和邱元二人。陶东来倒也没觉得罗升东的迎接有什么不妥,便跟王汤姆一起转到了这艘苍山船上,而“飞号”则是停泊在了宁远河入海口外的近岸浅水处。

        寒暄之间,陶东来也有意无意地透露了这次出行的丰硕成果卖掉了数万两银子的军火,并且最近就会有数以千计的移民乘船抵达胜利港。

        罗升东听了之后也是感叹不已:“想我大明开国以来,少有此类对外的大宗武器出售之举,加之海外番民归附,陶总此番行事真是开本朝历史之先河啊!”

        陶东来笑了笑道:“罗把总,我们可不是明人,我们所做的事情也不是为了大明朝。”

        罗升东尴尬地应道:“是是是,是在下失言了!”

        这次罗升东可不是无意失言,而是有意试探。虽然陶东来透露的信息很少,但罗升东相信他所说的是实情,因为他也正好看到过海汉军火装船的情景。海汉现在有各种赚钱的买卖,又一直在不断地引进移民充实胜利港的人口,罗升东虽然不是情报战线上的人,但其实他也已经十分敏感地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虽然陶东来已经不止一次表示过态度,海汉绝对不会融入到大明治下,但罗升东还是一次又一次地想确定他的这种态度是否会生改变。但很显然,随着海汉势力日益壮大,他们的底气也越地足了,陶东来也一如既往地根本没有臣服于大明的打算。

        陶东来的这种表态让罗升东很是有点揪心,因为照目前的形势展,崖州城的衰落,胜利港的崛起,似乎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近一两个月有不少之前迁往胜利港的移民返乡探亲,并且以自身的经历为说明,带动了更多的人迁居胜利港。很多人甚至都没有等待定期会来南山镇附近装运移民的船只,而是直接走6路去胜利港。这与最初的崖州移民状况已经开始出现了本质区别。

        一开始驻崖办在崖州招收的移民,都是一些失去了田地又无一技之长可以求生的穷苦百姓,这些为了生存下去而不得不抓住了海汉这根救命稻草。但最近有越来越多的人听说了胜利港生活条件的优越之后动了心,开始举家迁移,而这些人大多都是本地权贵的雇农和长工,虽然自己没地,但靠着给主家做农活也能生活下去。这批人的离去让崖州城外开始出现了小规模的农田抛荒,而粮食的减产势必会在最近的秋收之后又造就出一批新的失业人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