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奈恍然道:“对对对!你就是那个蒋……蒋……”

        “小的以前叫做蒋三。”那人说着说着腰杆便已经直了起来,脸上禁不住露出了得意的神色:“后来得安西先生赐名,现在改名叫蒋凯申了,凯旋的凯,申酉戌亥的申。”

        “凯申嗯……这名字不错。”李奈当然不会明白安西教练的恶趣味,不过他的确记得这个叫做蒋三的男子。前次李奈在参观盐场公社的时候,曾与蒋三有过一段让他印象非常深刻的对话,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李奈意识到了海汉民政系统与大明的不同之处。李奈能明确地从蒋三这类人的身上感受到本地民众对于海汉执委会的敬畏和感激,并且会因此对执委会的决定表现出极高的服从性,从普通百姓的角度看,海汉人的民政管理效果似乎要优于大明的地方官府。

        而蒋三也是因为那次在陶东来面前所表现出的“机智”获得了赏识,李奈走后,安西便将他的劳工等级由初级提拔为二级,并调离了生产一线,到盐场公社管委会担任了一个小小的民政职务。为了体面着想,安西还特地给他起了一个新名字虽然安西起这名字未必完全是出自善意,但对蒋三蒋凯申而言,这却是他人生中莫大的荣誉。

        蒋三在升职加薪之后一直表现良好,八月的台风灾害之后更是因为积极参加救灾和灾后重建,得到了公社管委会的嘉奖二十元流通券。铁炉港项目开始之后,现有盐场公社的一部分人员,特别是管理层,将会在项目进行到移民阶段的时候调去铁炉港任职,蒋三也在其中。并且他已经得到了安西的指点,只要在将来一段时间内不要犯什么错误,等铁炉港项目进入运行阶段,安西就会推荐他出任当地公社管委会的民政助理一职,劳工等级也会上调一级,成为目前为数不多的三级劳工中的一员。

        蒋三在几天前便已经被调来了一号基地这边,负责铁炉港新移民的接受和事前培训工作。这批新移民都是在十月初到港的移民,越南人和海南本地人各占了约莫一半,他们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隔离观察期,接下来就会被安排到新开辟的铁炉港居住地,蒋三的任务就是让这批人明白他们接下来的去向和工作、生活安排。而就在昨晚,蒋三接到了民政部门的新通知,让他从今天开始贴身陪同广州来的贵宾当然同时也还有监视的性质在内。

        这倒不是管委会不重视李奈的存在,而是各个执委目前都比较忙,每个人手头上都有一大堆事情要做,无暇分身陪同李奈游山玩水。反正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之后,执委会的几个老江湖都认为李奈是属于人畜无害的类型,也没什么需要特别防备他的,于是干脆就让民政部门调个本地人去给李奈当随从,保证他在胜利港期间随时有人替他协调周边安排食宿就行了。

        蒋三道:“李先生有什么事情,尽管吩咐,长们说了要尽力满足李先生所提出的任何合理要求。”

        “那西边的造船厂看起来十分热闹,在下可否前去看看”李奈没有注意蒋三所说的“合理要求”意味着什么,但他也明白海汉人放蒋三这么个小人物在自己身边可不仅仅是为了当个跑腿的角色,自己在胜利港的一举一动,恐怕这个蒋三都会在事后上报给海汉人知道。

        “造船厂自然是去得的。”蒋三连连点头应道。民政部门事前的确给他指点过哪些地方可去哪些地方不可去,整个胜利港地区除了兵营和榆林哨所之外,其他地方都可以去,这其中也包括了位于港湾西部的造船厂在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