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汝京这一趟来之前问了问相关情况,从负责晶圆制造联盟工作的秘书长那边得知,当时是冰芯态度有一点点强硬的推动了这个合作。

        冰芯在内地半导体行业里有着相当大的主导权,这既是它本身的技术水平,也是晶圆制造联盟在金融危机后做了不少整合的帮忙。

        不管南大光电还是芯刻微材料,它们在内地都绕不开冰芯。

        再加上,方总2011年7月份进行了事实上的部分的“同气连枝”整合,冰芯加上中芯更是内地半导体公司绕不开的存在了。

        基于这种情况才有了“芯材”的诞生。

        从2012年到2015年的现在,芯材专注于ArF光刻胶的研究,进度上嘛,还算可以,多次进行了小规模试验,调整的配方比例也在光化学反应性能上有明显的提升。

        只是,这种提升还达不到理想的状态,等到走出实验室,扩大到中试规模,工艺流程的工业化适应性评估就出现了问题。

        这便没法大脚步的再往下走,况且,后面也有不少关隘,要搞长时间存储稳定性和批次间一致性测试,要做晶圆厂兼容性验证,必须得确保光刻胶和冰芯的生产工艺无缝对接,还得做大量重复性与可靠性测试。

        如此这些,最后还要建立稳定的生产工艺,保证大规模生产的每一批次的光刻胶性能一致。

        “芯材走在了正确的路上。”

        这是来自晶圆制造联盟的评价。

        可惜,眼下的局面略显急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