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科举区,但实际上从启蒙读物到诗词歌赋,从四书五经到策论释义,读书人各个阶段的基本需求都有。但也只有经典的、基本的书籍,没有后世的练习册、模拟题集之类的。

        “这是自然。科举方面的书,每种每个月少说都能卖出去五六十本。”

        青棠点了点头,心里有数了,又问了一些更详细的东西。

        如今书籍最低的价格也都在三百文一本以上。买不起书籍的人,花五十文就可以在抄书区抄一整天样书。笔墨纸砚的价格依品质而定。信件三十文一份,对联二十文一副,单“福”字贴纸五文钱一张。

        青棠买了两本话本,给柳秀才买了些好墨和笔。考虑到临近年关了,她又买了两幅对联和八张“福”字、一叠红纸。

        根据今天了解的情况,这书籍方面的市场空白很多,大有可为啊!只不过从哪方面入手,青棠还要好好地再想一想。

        做科举考试的辅导资料无疑是最迅速积累名望和钱财的方法。后世的家长和老师为了给孩子买到最好的教辅资料,跨省跨地区长途奔波都是司空见惯的事。像《三年高考五年模拟》这类热门的教辅资料,一经上架就被抢爆,简直是人手必备。

        走这条路的缺点在于,对于秀才以上的考试,柳家就没有核心竞争力了。

        科举考试要经过县试(即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几轮。每一级考试都是由上一级来出题。而柳父只是个秀才,在安县还算有些身份,但也只是在安县这么个小地方而已。搁到潞州、京城这些地方就不够看了。

        如果要做针对秀才以上学子的教辅书籍,势必要找名儒合作。而青棠这具身体只有十一岁,还是女孩,柳父又不是这种喜欢结交人脉、长袖善舞的人,柳家也实在算不上什么有钱有势的人家。出教辅资料的这个模式其实很容易复制,到时候不过是自己趟出一条路来,为他人做嫁衣罢了。

        除非能找到只有自己有、别人不能替代自己的东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