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看着游学手册上所写的引入词,盛安宁念出声来,“为什么读着这句话,就感觉有一种思念母亲,依恋故土的旋律伴随着响起?”

        盛安宁和华倩念叨着,就打开手机开始搜索,可能是中文的语言魅力使然,这首诗的后两句,果然将这片土地比作母亲。

        遥望宝塔山上宝塔,与山西双塔寺的宝塔形制上没有过多不同,具是八角形,倒是宝塔山的宝塔是九层,还要比双塔寺的十三层双塔矮上十米不止。

        移步近前,便见摩崖石刻于绝壁之上;范仲淹诗刻并范公井与题;古城墙与烽火台不掩摘星楼锋芒。

        “日本工农学校?”遥望过远方,盛安宁的视线又重新回到了手里的游学手册上,“抗日的时候为什么会有日本工农学校?”

        “居然是日本共产党人!”盛安宁看着介绍,越发的惊奇起来,“咱们平时讲历史没有这么细致,这段儿得细查查。”

        对于盛安宁来说,游学就是个引子,虽谈不上走马观花,但短暂的时间里毕竟是学不全的。

        借游学的机会,在网上查资料有了既定的方向,不至于盲头苍蝇乱撞,还能亲身与自然和文化共鸣沟通,实属难得。

        依山而建的窑洞叠成几层,当这种陕西的特色民居建筑真正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

        一群学生才真正了解到地理课本上那些看似浮夸的话语,甚至并不能完全展现出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

        尊重自然,了解自然,利用自然,盛安宁突然理解了这些年总在讲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曾经以为这种理念是一种新时代的创造,但尽阅祖国的山川大河才发现——这是一种传承,是一种与新时代需求结合的创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