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寒切下的肋排足有一指厚,封边是必要的,这样的操作可以让肋排表面多上一层紧紧包裹的“外衣”,表面的一层肋排肉变得更硬,带来口感上的丰富体验的同时,也将热量与汁水锁在了肋排之中。

        完成封边之后,祁寒将肋排放在一旁的金属滤网上,脸上多了几分感慨。

        醒肉,这样一个关键步骤,正是祁寒之前遗漏的那一环。

        肋排的煎烤,祁寒模仿的是前世的牛排煎烤过程,但毕竟曾经不是厨师,对于牛排的流程他并不是特别熟悉,以至于忘记了这样重要的一环。

        牛排表面需大火煎硬,但牛排煎之前往往都是冷冻过的,这样的牛排表面已经变硬,热力却达不到牛排的内部,最中心的部分依旧是冰冷的。

        继续煎自然可以让热力渗透到中间,但这样也会造成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表面的部位被煎的过老,无法下咽。

        因此,醒肉也就应运而生。

        将表面完全煎烤过的牛排,放在一旁静置几分钟,表面变硬的肉质会将热量锁住,不断往中心扩散,最后达到内外温度的一致。

        中心部位的血水也会在这个过程中,透过肌肉的纹理和缝隙,渗到牛排之外。

        醒过的牛排内部,肉色依旧是嫩红色,鲜嫩多汁却不会有生肉那样的腥味。

        肋排不是牛排,但两者的做法却是相近的,同样也需要醒肉来保证内外的肉质统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