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牟,“不客气,宰予,我想知道,有一次,你问孔先生,‘一位有仁德的人掉到井里,那么边上另一位有仁德的人,该不该跳下去救他?’孔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宰予,“孔先生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

        平牟,“后来呢?”

        宰予,“后来我没敢再问。”

        平牟,“如果我在场,一定要问,‘如果在井边救人,够不着。回去拿绳子的话,那人可能就淹Si了。这种情况下,也只是在井边上伸手做做样子,表示一下就完了吗?’”

        宰予,“其实,我当时就是这样想的,但孔先生的态度让我不好多问。”

        平牟,“你们刚才不是问我的治国理念吗?我的治国理念是,凡事追究到底,定要弄个水落石出,否则,决不罢休。”

        子骞,“b如呢?”

        平牟,“还是宰予的例子,他有一次问孔先生,‘服丧三年,时间太长了吧?语出《论语》。孔先生不高兴,说,‘宰予不仁!小孩生下来,到三岁时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服丧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难道宰予对他的父母没有三年的Ai吗?’”

        宰予,“平先生认为孔先生说得不对吗?”

        平牟,“要我说,守孝一天就足够。何必三年,父母怀抱婴儿那三年,一定没有出门打工,他们哪里来的粮食?这就是说,是别人供给了他们粮食,他们才有可能怀抱婴儿三年。那么,父母去世,你还要消耗别人三年的粮食吗?我想,一个有Ai心的人,更应该做的是多种地,做工,让其他的父母有时间怀抱婴儿,有富裕时间为父母守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