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的乱局,既在刘封的意料之中,又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历史上,诸葛亮率军南征,一举平定叛乱不休的南中七郡,极大的拓展了汉朝的西南边疆,这是开疆拓土的功劳,与卫、霍驱逐匈奴相比,也不惶让。

        在诸葛亮南征之前,汉朝的疆域实际控制区域,也就是蜀郡稍南一点的汉嘉、江阳等地,再往南去,就是泸水不毛之地。

        不过,在刘封穿越改变了荆州归属后,历史的走向会不会发生变化,这谁也说不准。

        在诸葛亮的来信中,刘封看到了关于刘阐的大段事迹描述,这是他不曾掌握的信息,在历史记载中,刘阐这个名字只有廖廖几行字提到。

        而在刘备入蜀、刘璋投降之时,刘阐也没有什么惊人之举,相比在雒县带兵征战阻挡刘备入成都的刘循,刘阐就是一个平庸之辈。

        但现在,刘阐猛然来了一个华丽大转身,自领益州刺史,整合一众南中夷王讨伐蜀汉,也不知道他哪来的勇气。

        从身份上讲,刘阐只是刘璋的次子,兄长刘循尚在,要轮继承权的话,也轮不到他。

        从实力来看,刘阐本身没有力量,也没有军队和部属,他的号召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交州刺史吕岱、卫将军士燮的背后支持,不过,在孙刘关系缓和的大势下,吕岱的支持力度有限。

        士燮是交州的地头蛇,对南中虎视耽耽多时,他的支持力度可能会大一些,但士燮年已八旬,老迈不堪,能给予刘阐的,估计也只是财帛上的资助,出兵的话,还要看士家后辈的魄力。

        二是南中三股反叛势力雍闿、高定、朱褒三人。虽然都以讨伐蜀汉的名义起兵反叛,但彼此又有地盘和人口的矛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