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平原原本人口繁密,奈何明末水旱蝗灾不断,黄河又隔三差五改道,土地荒芜,粮食绝收,没遭灾的田地也成了盐碱地,播撒种子下去啥也长不出来。

        武定元年那场天灾,席卷长江以北,宿州淮南等地更是损失惨重,赤地千里,民不聊生,灾区百姓几乎十不存一。

        武定元年,淮扬一带的农民在吃完所有粮食后,最后逃离家乡,在流浪途中被卷入到从陕西河南等地滚滚而来的流民大军中,这些人一路向北劫掠,最终成为当年追随李献忠围攻京师的众多炮灰中的一支。

        到太初二年底,随着盘踞辽西的刘宗敏残部被齐军彻底歼灭,在鼠疫与齐军的联合打击下,曾经纵横山陕豫三省,势力抵达山海关、巅峰时达到几十万众的闯军流贼,几乎被损失殆尽,归于湮灭,其核心流贼数量,锐减到区区百人,退守荆襄大山之中,已经不成气候。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闯军虽被平定,然而给李献忠马金星他们陪葬的,却是上百万淮扬百姓,这片土地,正在渐渐死去。

        ~~~~~

        朔风呼呼的刮着,吹卷得原野上的荒草簌簌作响,一轮白日斜斜挂在原野上空,冷冷照耀着这片土地。

        白日之下,荒废的村庄只剩下几堵残垣断壁,断壁之间搭着三三两两的窝棚,窝棚里支着几口大锅,锅内正在煮着什么东西,远远飘出淡淡的肉香。

        村口的大道上长满了荒草,草深足够淹没小腿,几条红着眼睛的野狗,围在一具快要断气的饥民身旁,不等那人断气便将那人拖进了草丛中。

        忽然,远处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如同千万只沙蚕在啃食树叶,野狗们相互看了眼,沙沙声从天际之处快速逼近,变成哗啦啦的流水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