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元年,因其“谙练边事,猷略过人”,出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侍郎,总督陕西三边陕西、甘肃、宁夏军务,驻扎固原。

        换句话说,这位现任三陕总督,在万历四十六年时,算是康应乾同僚,因为后者当时也在海州担任兵备道。

        相同出身,相同的官职,在原本历史上,以萨尔浒之战为界线,两个原本相差无几的封疆小吏,后来发展轨迹却是大相径庭,这位武之望后来升为陕西总督,真正成了封疆大吏,而康应乾,因为在萨尔浒侥幸捡回条命,天启皇帝虽没有追究,然而还是郁郁而终。

        只有两位当事人才知道,当年康应乾被派萨尔浒监军,都是武之望在后面捣鬼。

        虽然后来因缘际会,从萨尔浒尸山血海走来出,现在成了护国公身边的重臣。然而,一想起这位老同事当年对自己排挤构陷,康应乾便怀恨在心。

        现在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

        “以鸣钟漏尽之年,痿痹不仁之躯,苟且塞责!坐视流贼猖獗,以致今日陕西不可为!这武之望真是厚颜无耻,如今还有脸向京师求援?!”

        康应乾正气凛然,滔滔不绝大骂。

        因为说话太急,一口气没喘过来,乔一琦连忙上前拍打他后背,给康应乾递来一杯热茶。

        老康一把推开热茶,继续道:

        “贪婪狂易,法纪溃弛,三秦之内,流贼乱兵,攻亭长、杀长吏,武之望不能禁!护国公明鉴,当立即上疏,下诏逮拿此贼,押赴京师,凌迟处死,明正典刑,以儆效尤!让陕西那群贪官污吏都看看,玩忽职守、欺上瞒下是什么下场!”

        刘招孙不知康应乾和武之望还有这段过节,不由被他这番慷慨陈词感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