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为了很好地教育自己的子孙和“政治绑架”大明所有的贵族,他还在离开南京前,给白思文和留守南京的温体仁下了道旨意——营建南京公学。

        具体操作的建造的当然是白思文了…….而这所公学将来的所有生源不是他的皇子、皇女,就是宗室(大部分将会发配到印度)、全大明的贵族子女。

        而南京公学将设置小学到大学,一体化的教学;从而剥夺了原来帝国大学的这部分生源…...朱大昏君还真是过河拆桥啊。

        不过朱大昏君还是想出了一个敛财的办法,每三年会在整个大明选出10个纳税最多的大户,并赐予其民爵,准许其嫡长子进入南京公学,这样他们的子孙就可以跟皇室成员、贵族一起读书了,将来的前途还会小了?

        当然了,赐予的民爵是一次性的,没有封地、没有赐宅、不能继承的——仅仅是个荣誉头衔。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宗室、贵族都能进入南京公学的,庶流就没有这个资格,只能去帝国大学,而帝国大学的生源,将会看其家族的对大明的贡献程度——纳税、服兵役。

        其中凡是凡是一府一县中纳税前三者,才有资格获得由知府、同知、通判同时推荐(必须同时推荐才有可能被帝国大学接受推荐)入学。

        而新的吏部管理制度,又会以税收为依据,如果三位一府长官不想得到升迁或者还想保持官帽子,那么他们是不敢得罪纳税大户的。

        也就是没纳税,就没教育权,或者纳税低,同样没有进入帝国大学的资格,不过这不代表朱大昏君会放弃他们,两大商市、也包括未来快要建立的11个商市中的各种学校也都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在一府没有占据纳税前三的,可以在州县父母、教俞那里获得推荐的资格……而未来的大明官场,接受过新式教育的蠢蛋才能吃香……有能力的都不愿意做官——这是大昏君将要努力的目标。

        要不然,没有势力的士绅地主们,谁还愿意跟财大气粗的奸商们比纳税?那还不得亏死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文儿小说;http://www.wenerbook.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