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一战,倭国的国门就被打开了,以后随着倭国越加开放,对大明敞开的市场就会越来越大,利润自然也就跟着水涨船高。

        黄蜚从这些大明商人和伙计中选出了二十几个倭国通,让他们帮着去找一些能为大明所用的倭国向导和地方势力。

        这些人自然也是非常乐意效劳,谁都知道这里面有着不小的权力和利益。

        黄蜚知道高力忠房的残余在十里外构建防御,但是他却并没有急着去发起进攻,因为他清楚,高力忠房必然会向周围各藩去求援。

        而岛源藩由于远离幕府统治中心的江户,周围都是外样大名的地盘。

        先看看这些外样大名的反应吧,然后再针对性的展开行动,就像沈大人所说的一样,对于倭国这样的情景,多用些手段比一味蛮干的发起进攻要有效得多。

        黄蜚不进攻,高力忠房更没有胆子再主动发起任何形式的进攻了,他巴不得多拖延一些时间,这样既可以一边构建防御,又可以一边等待各藩援军的抵达。

        不过,高力忠房暂时能依仗的还是原肥前国分化出来的各藩,因为这些藩距离长崎所在的岛原藩最近,而岛原藩也是肥前国的一部分。

        眼下肥前诸藩实力最强的主要是锅岛家、松浦家这两家外样大名,特别是锅岛家,一家便掌握四藩。

        如今倭国实行的是“石高制”,就是不按面积,而是按照法定标准收获量来表示封地或份地面积的制度。

        石是容量单位,和大明的“石”所代表的意义差不多,一石等于十斗,换算成今天一石相当于一百零八公斤到一百四十四公斤左右。

        之所以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一个较大的范围,是因为不同种类、不同加工程度的大米密度不一样,所以一石的重量也有不小的差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