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它的综合性能不是其他几种炸药能比的,毕竟一款炸药的应用,除了其威力,在生产、运输、保存等安全问题上同样很重要。

        而梯恩梯正是因为在这些综合因素上取得了优势,才打败其他对手,荣获“炸药之王”的美誉。

        其实,在这次的梯恩梯被发明之前,大明已经有在大规模运用的烈性炸药,那就是硝化甘油。

        硝化甘油在两年前就被发明了出来,但是这几年来,大明科学院与硝化甘油的搏斗只是开始,因为硝化甘油是出了名的不稳定,其安全生产的问题一直都很严峻。

        一开始使用了沈浪带来的“温热法”,用水管和流动的水进行散热,并发明了相应的机器,从而初步解决了批量生产的障碍。

        但是,却遗漏了运输的危险性,毕竟眼下大明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还有待提高,普通工人对安全生产运输的认识度也没有那么高。

        所以,各地相继发生了多起运输爆炸事故,造成了不少的人员伤亡,逼得科学院不得不加强改善。

        在沈浪的帮助下,用硅藻土与硝化甘油混合,根据硝化甘油和硅藻土的比例不同,先后制成了两种固体炸药:一号(硝化甘油75%,硅藻土25%)和二号(硝化甘油64%,硅藻土36%)猛炸药。

        这两种炸药的安全性就提高了很多,运输也不再那么危险,引爆就用已经发明的雷管。

        而且从后世的资料中得知,大明境内的硅藻土储量很丰富,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东北地区。

        硅藻土经过锻炼加工和筛选,就可以用来制造硅藻土猛炸药。

        这就解决了这两种炸药的大规模量产的问题,所以近一年来,硅藻土猛炸药在开矿、筑路和开凿隧道等施工中有大量的应用,大大的加快了大明基建的速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