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第二次长沙会战,国军部队伤亡惨重,

        所以在吸取了第二次长沙会战的失败之后,

        薛岳在结合了两次长沙会战的经验教训之后,就开始结合湘北地区的地形特点,经过苦思之后,就设计出了一套诱敌深入再围歼的战法,取名为——天炉战法。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天炉战法的部署,薛岳在湘北设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新墙河,守卫部队是第20军和58军;第二道防线是汨罗江,守卫部队是第37军和第99军;第三道防线是捞刀河和浏阳河,由第10军负责守卫长沙及其外围阵地。

        而在刘飞洋所部重新回来长沙之后,

        日军第40师团主力进攻第20军第134师,和第133师的时候,可是在新墙河后面的大片水田双方都是打死了好多的官兵,不管是鬼子的尸体,还是国军部队的尸体,都是摞了一层又一层,田水尽赤。

        然后,日军第3师团才艰难的攻进了浏阳河,继续和这里坚守的国军部队进行着交战。

        问题是当日军好不容易攻进了新墙河之后,发现国军部队和长沙的民众都是已经把大量的进城的的道路全部破坏掉,和挖烂,

        即使是所有的桥梁都是已经被炸毁了,

        可以说不管是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坦克战车和汽车运送队都是寸步难行的,甚至就连他们的步兵部队也是好不了多少,

        所以日军也就不得不抽调大量部队去修路,铺路,所以很多日军的工兵,在进入了长沙各个外围阵线之后,他们也就只能够连日连夜的修路和筑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