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儿小说 > 轻小说 > 收集末日 >
        ——公元166年——

        延熹九年(166年),桓帝崩,无子。

        因桓帝在位期间,崇信宦官,又加封侯览、曹节、王甫三名宦官为公候,因原本“五候”中左倌病死,其余宦官并称或“七候”,桓帝崩后,七侯欲立同他们关系密切的渤海王刘悝(kui)为帝。

        时有太尉窦武、陈蕃与士人荀昱、刘表等人因德行卓越而并称“十君子”,窦武之妹窦妙为桓帝皇后,不愿素来与其不睦的刘悝登基,遂联络包括窦武在内的十君子和诸多外戚与宦官相争,要依律立解渎亭侯刘宏为帝。

        双方相持不下,最终大打出手,门下收罗的“无双”勇士暗中在洛阳进行了一场大乱斗,后称“七候战十君”或“党锢之祸”。

        因剑圣王越弹压之故,双方均未把斗争摆上明面,最终“十君子”获得胜利,窦武迎年仅十岁的刘宏为帝,称汉灵帝,而后自封大将军。

        残余宦官势力向升为太后的窦妙摇尾乞怜,得以身免,而窦武为使自己地位稳固,将其他君子以定策有功之名向外分封,一时洛阳朝局再次为外戚势力把持。

        同年,塞外大灾,胡人鲜卑入塞,匈奴与叛羌纷纷响应入寇,幽、凉、并三州同时告急。

        朝廷拜后将军张奂为护匈奴中郎将,以平三州之乱,张奂自往胡患最重的并州,派遣属下分别前往凉州与幽州于当地募兵。

        凉州有豪士名董卓,统领一州游侠,时任武威羽林郎,率部接受张奂招募后,不出旬月便将叛羌剿灭,张奂大喜,表为别部司马,官拜郎中。

        有流言称凉州羌人早已被董卓收服,叛羌是被其属下谋士以计从外地骗来,趁鲜卑入塞时壮其声势,而后剿灭以图进身之资,然张奂并未取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