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知道我的,我爱干净,一天不洗澡就浑身难受,可在那里,洗澡都是一种奢侈。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插队这六年里,我洗澡的次数两只手都能数过来。”

        梁希自嘲地笑了笑,继续道:“其实这些都不算什么,咬咬牙也就过去了。可让我最难受的是那里的孩子们,村里没有学校,他们每天要翻越好几座山,步行一个多小时去邻村上学,插队的第二年,有个孩子下雨天失足落到山谷里被大水冲走了……。”

        傅松能够感受到她的难过,腾出一只手拍拍她的胳膊,安慰道:“都过去了。”

        梁希摇头说:“那个孩子我认识,才9岁,比傅蕊还大两岁,可因为营养不良,长得又瘦又矮,跟个小萝卜头儿似的,不过笑起来特可爱,我经常还捏他的鼻子……。后来,我们三个知青就跟大队书记申请在村里开办小学,但村民们都不同意。”

        傅松纳闷道:“为什么?这是好事儿啊!”

        梁希没好气道:“你是农村的,怎么连这个都不明白?一看就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懒货,还不如我呢。”

        傅松苦笑道:“对对对,我从小娇生惯养,吃的苦没你梁书记多。”

        梁希哼了一声,解释道:“我们知青也要算公分,到了年底跟村民们一起分账。村民们担心我们当了老师后不干活,却还要分钱,所以宁肯让孩子们每天翻山越岭去邻村上小学。后来还是大队书记独断专行了一回,顶着村民的压力同意了。”

        傅松有些无语道:“你们知青才几个人?连这点钱都要省?”

        梁希说:“都是穷闹的,之前你总是跟我说当年你们傅家有多穷,我就感觉很好笑,你们家再穷至少你还有学上,最后还能考上大学。可是,傅松,你知道我教的那些孩子们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吗?”

        傅松摇摇头,心说我又不是神仙,上哪知道去?

        梁希抿了抿嘴唇说:“恢复高考后,我们三个陆续考上了大学,我是第二个。当时我也犹豫过是不是留下来当老师,可我实在……,太想回城了,或者说我真的没有勇气在那里呆一辈子。我觉得对不起孩子们,所以上大学后每个月都会把学校发的补贴寄回去,给家庭条件最差的几个学生。那时候我爸恢复了工作,我吃住都在家里,没有花钱的地方,一直坚持到大学快毕业。”

        “直到有一天,我收到一个孩子的信,他在信上说,梁老师,你以后别再往家里寄钱了,我早就不上学了,以前寄的钱全让爸爸妈妈花了。他还告诉我,村里的小学已经没学生了,而且大部分都辍学了。我当时就想,是不是自己做错了?要是自己不回城就不会这样了。要是当初我们三个没有私心,不去办什么村小学,他们肯定会继续去邻村上小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