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苏强三个人走了过来,曹建民道:“种的是棉花,长势不太好,今年秋天肯定欠收,不过聊胜于无,这两百多亩地估计能产五万多斤棉花。”

        “这个产量有多低?”沐城是不种棉花的,傅松对棉花不太了解,而且今天是第一见到棉花幼株。

        曹建民道:“国内高产棉花一般为亩产七八百斤,中产亩产五六百斤,低产亩产三四百斤。这块地亩产最多两百斤,不能再高了。”

        苏强说:“一号试验田代表的是透水透气性良好的砂壤,是所有试验田中条件最好的,明年基本上能把盐分降到千分之十以下,只要肥力跟得上,后年就能大规模种庄稼了。”

        傅松跳下路基,来到试验田里,蹲下抓起一把泥土,用力一搓,果然是砂壤,“这种土壤大概有多少亩?”

        冯保国道:“将近两万亩,都在内陆地区,离海岸线较远,地下水位比较低,受海水倒灌的影响较小。”

        “两万亩?曹教授,您觉得这片土地种什么比较好?”

        曹建民说:“我有两个建议,一个是继续种棉花,但棉花对地力的破坏比较大,需要注意培肥;一个是种耐盐苜蓿或者多年生耐盐植被,这样不需要投入太大,就能够为土壤提供足够的腐殖质,达到培肥的效果。”

        傅松苦笑道:“一个是马上就能有收益的的,一个是长期见效的,曹教授,您可是给我出了个大难题啊。”

        曹建民不厚道地笑笑,说:“其实种棉花的效益并不高,现在棉花也卖不上价钱。”

        傅松知道曹建民说的是事实,这年头原材料价格普遍偏低,而工业品价格却高得离谱,这就是所谓的工农业剪刀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